专题介绍

专题介绍

医本生物:主要从事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相关试剂的研发、销售


抗原修复(Antigen Retrieval)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主要是加热),使用一定pH值(酸性、中性、碱性)化学试剂缓冲液或消化酶处理经过固定液固定的组织或细胞,从而打开抗原与固定剂接触后形成的交联,使抗原决定簇复位重新暴露出来过程称为抗原修复。


        目前多采用甲醛为常规标本固定剂。甲醛固定虽然可以防止组织离体后(手术切除后)的腐败自溶,保持组织细胞原有的形态,并较好的保存组织内部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的抗原性;然而,甲醛的醛基与组织蛋白质中的氨基形成交联会使大多数的抗原决定簇被遮蔽, 导致抗体不能有效的和目标抗原相结合,从而影响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这种遮蔽作用随着固定时间增长而加重。固定引起的组织抗原决定簇的封闭与交联可以通过抗原修复的方法来修正。

 

抗原修复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加热修复和酶消化修复。


I. 酶消化抗原修复


        酶消化抗原修复法是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发展早期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操作是使用蛋白酶工作液 37℃下消化组织切片 5~20min。常用的蛋白酶主要是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 K 等。
        由于液态酶试剂的稳定期比较短(一般是 6-12 月),因此相对于热修复,使用酶消化抗原修复时,免疫组化结果稳定性会有所降低。在热修复技术发展起来之后,以往大多数需要酶消化的抗体,现改用热修复后效果亦非常理想,并且重复实验的稳定性更好。所以,目前只有少数不能用热修复代替的抗体才继续使用酶消化抗原修复方法,而热修复技术则应用的较为广泛。


II. 加热抗原修复(Heat-Induced Antigen Retrieval )


1. 加热方式
        根据加热的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水浴法、微波加热法、高压加热法。
        影响抗原热修复的其中两个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有研究者将这两种因素对抗原修复的影响总结为下面的公式:
        抗原热修复的有效性=加热温度(T)×加热时间(t)
        也就是说当修复温度增高时则修复的时间可以适当地缩短, 因此高温修复具有更高的效率。水浴加热法和微波加热可达到的温度为98-100℃,而高压仪器(目前常用的是民用的小型高压锅)加热可达到的温度约为120℃。因此高压热修复的效率较较其他方式更高。另有研究显示,高压加热法的具有处理切片量大,受热均匀等优点。但应用高压热修复时需注意严格把控好高压修复的时间(高压状态2-5分钟范围内,如出现波动会对结果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另外,在特别高温及沸腾的液体内进行抗原修复,其染色结果有时会发现组织或细胞形态学的异常变化,而采用较温和的非沸腾的热修复方式则兼容性比较好,不会出现高热修复后形态学的异常。


2. 修复缓冲液
        热修复缓冲液根据 pH 值的不同可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缓冲液。目前常用缓冲液有以下几种:柠檬酸缓冲液(pH6.0)、 EDTA 缓冲液(pH8.0)、 Tris-Hcl缓冲液(pH10.0)、 Tris-EDTA 缓冲液(pH9.0)等。一般在可用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的一抗说明书上,会标明推荐的抗原修复缓冲液。

        另外,虽然现在抗原热修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但亦需注意,有小部分目标抗原由于热稳定性较差,进行了高温修复后反而会使抗原损失或抗原表达异位以至得到弱阳性或阴性结果。